兵器
首页   >   青铜文化   >   兵器

青铜兵器“专家”速成手册

发布日期:2018-03-26     作者: 中华冷兵器     浏览数:2764    分享到:

剑为短兵,用于近体护身之用,可斩可刺,并兼有礼仪用途。一柄完整的剑由剑体、剑鞘、剑匣等组成。剑体由锋、刃、脊、格、柄、箍、缑、首等部分构成。锋是剑的最末端,刃是两侧的刃口,脊指剑体的中间部分,格是介于刃和柄之间的部分,柄是用于握拿的部分,箍是剑柄上的凸棱部分,缑(gōu)是缠绕在剑柄上的丝织物,首是柄的末端。

吴王夫差剑,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在位22年,公元前495~公元前473年),通长58.3厘米,身宽5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

此吴王夫差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狭,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一面已佚)。圆茎实心,有缠缑痕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许绿松石。圆盘形首,首面铸有多圈精致的同心圆凸棱。剑首以不同成分之合金青铜分铸后再衔接剑茎而成,由茎、首氧化色泽的差异可清晰看出。这在当代先进的金属工艺科技中,依实用需求,以相异合金配比、分次铸造衔接的特例,可在吴、越名王宝剑中得到印证。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攻敔(吴)王夫差/自乍(作)其元用。

戈为勾兵或啄兵,勾挽敌人,并啄刺敌人之装柄长兵器,是先秦时期最主要的兵器之一。戈头平出之刃谓之援,用以勾啄敌人;刃分上下,前为锋,中为脊,直下部分谓之胡,有孔谓之穿,以绳索缚扎;援后短柄谓之内,内分上阑与下阑,后为后缘。

圆涡纹戈,春秋晚期,通长25.2厘米,阑宽12厘米。

此圆涡纹戈作宽援阔胡式。宽援略上扬,锋尖刃利,中脊凸起。中胡二穿,上援末 一小穿。长方形内斜上扬,有一穿。缘末下角有缺口。内饰圆涡纹,两旁 饰卷曲云纹,外饰细线方框作界栏。

矛为直兵,直刺敌人之长柄兵器。矛头主要由锋刃和骹(xiāo)两部分构成。锋刃是指尖头和两侧的刃,骹为直筒形,用于插柄。为了便于固定,在骹侧有半环状纽或有插销之圆孔。矛流行于商周时期,战国时逐渐和戈合成戟使用。

鱼雁纹矛,战国,通长12.5厘米,叶宽2.7厘米,骹宽1.9厘米。

此鱼雁纹矛作叶刃短骹式。刃作叶片式,中脊隆起。骹作圆形,略短,两侧有环纽。骹部一面刻鱼纹,另一面刻雁纹。

钺为砍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应由生产工具中的斧演变而来。钺的形制一般呈梯形或长方形,弧形刃,肩部有穿以利于装柄。钺的使用者多为高级贵族,具有权利象征的意义。

变形涡纹钺,商晚期,通长19.7厘米,内长7.7厘米,宽5.8厘米,刃宽14厘米。

此钺通体为板状,覆有绿锈。弧刃微斜,有高起的刃缘,刃角外侈。本部有二长穿。长方形内,内端较宽,近钺身处有一长穿。钺身近本处饰三变形涡纹,夹以二道弦纹。其下有简化的蕉叶纹。内上端有波形线,中间连以直线。所有纹饰均作凸线,没有地纹。这件钺的形制与常见的商代后期大钺近似,只是花纹简化变形。

弩是以弓箭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远距离射杀敌人的兵器。弩由木质的弓、木质弩臂及金属质之弩机构成。弓用以蓄力,臂用以承弓,机用以控弦。

弩最为关键的是弩机部分,由郭、牙、悬刀、望山及键等部分构成。郭即弩机之外框,牙用以勾弦,悬刀用于控制牙,望山用于瞄准,键用于固定刀和牙。弩是古代利用和控制机械力的典范,和弓箭相比,具有射程远、瞄准性高、发射简单突然的特点,是古代重要的防御型兵器。

错金银弩机,西汉,通长20.7厘米,高15.8厘米,宽3.7厘米。

此错金银弩机,郭长、望山侧视呈瘦长梯形,以银丝为刻度。通体饰错金银花纹,郭面边沿以菱形线为界栏,栏内分饰夔龙纹与双鸟纹;另以网格纹、菱形纹、直线纹等施于郭面和其他部位。纹饰做工繁缛精细,金银交错其间,绚烂璀璨。

回复以下任意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应文章,查看更多请您发送关键词给我们,我们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我们中华冷兵器公众平台!

兵器名:唐刀| 清刀| 刺刀| 军刀| 戚家刀| 环首刀| 武士刀| 汉剑| 猎刀| 雁翎刀| 斩马刀 | 康熙战刀| 陌刀| 尼泊尔| 长枪| 苗刀| 

上一篇:战国 · 越王者旨於睗剑 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精品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