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首页   >   青铜文化   >   杂项

青铜杂器 | 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青铜杂器

发布日期:2018-03-26     作者: 中山国     浏览数:3756    分享到:

中山国出土的青铜器,有一部分青铜生活用具、度量衡、货币、器物配件以及一些青铜工具,统称杂器,本篇主要介绍古中山国出土青铜杂器。

1、灯

银首人佣铜灯

灯由人佣、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人佣的头为银制,眼睛用黑宝石镶嵌,发型精致,胡须微翘,笑容可掬,表情生动。人佣着云纹右衽宽袖锦袍,腰间系有带钩,广袖低垂,风度潇洒。他右手握有一蛇,蛇首上挺,用吻部托住长长的灯柱,柱面装饰夔龙戏猴纹饰;左手握一蛇尾部,蛇身卷曲,头部昂起,吻部顶着一只灯盘。在底部灯盘内还有一蛇蟠踞,以头顶住男子左手所握之蛇,保证了全灯的重心稳定。此灯的三个灯盘内各有三只灯签,点亮时烛光灯影上下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通高66.4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扣合时

打开时

簋形铜灯

灯为扁圆形,圆腹,圜底,圈足。盖顶设有可以转动的支柱形钮,钮的上端有一环,盖口一侧用合页连接簋身,使灯体与灯盖开合自如。点灯时翻开灯盖,把顶端支柱放,保持灯体稳定。闲置时将盖合起,簋身和盖紧密扣合。高15.2、口径18.2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豆式灯

器形为浅碗豆式灯盘,盘中心有与盘深等高的灯扦,细长柄,柄上部稍圆鼓,呈优美曲线,喇叭形圈足座。通高22.25、口径18.2、底径1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豆式灯

浅碗豆式灯盘,盘内中心出一细灯扦,细长柄,柄上部稍圆鼓,呈优美曲线形,喇叭形圈足座。盘外表饰三周瓦棱纹。灯高7.5、盘口径6、底径4.4厘米。成公墓2号陪葬墓出土。

十五连盏灯

十五连盏灯

十五连盏铜灯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主架枝上方塑有游动的夔龙,第四层曲枝上有两只鸟在啼鸣,第一、二、三、六层曲枝上有嬉戏的猴子共8只,其中第三层曲枝上的两只猴子单臂攀援、全身悬空,似在向座上之人讨食。树下站立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树上抛食戏猴。十五连盏铜灯设计精致,工艺考究,人、虎、猴、鸟、龙生动自然,妙趣横生。底座边立面上刻有铭文二十五字:“十祀,左车,啬夫事斁,工弧,冢一石三百五十五刀之冢, 右辔者”。全器通高82.9、底座径26厘米,重13.85公斤。中山王厝墓出土。

2、带钩

带钩

上,钩面圆形,外圈饰线条纹,中心圆面饰虺纹,长4.8厘米。下,琵琶形,钩面饰勾云纹,兽头钩,圆扣,扣面饰卷云纹。长5.6厘米。战国早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错金银镶绿松石铜带钩

兽头钩,器身错金和镶绿松石。战国中、晚期墓出土。

带钩

兽首钩,器身错金和镶嵌绿松石,背部为圆形扣。长11.5厘米。战国中、晚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带钩

中间折断,锈蚀较严重。兽首钩,错金和镶绿松石,背为圆扣。长9.3厘米。战国中、晚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3、镜

铜镜

圆形素面有柄小铜镜,柄部下端有一扁形小方孔。通高6.8、镜面径4.7、厚0.2厘米。春秋中期中山鲜虞族墓出土。

铜镜

蟠虺纹镜。二弦钮,钮作一兽,缘边有弦纹一周。镜面微鼓。镜直径8.3、厚0.2厘米。战国中、晚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4、权

八棱瓜形,平顶圜底,顶面中部有半环形穿钮。此铜权原置于一漆内,与锯、凿、斧、刀、斜刃割刀、矛形冲子、刻刀等放置在一起,这些小工具应是制作简牍的工具。铜权是迄今为止中山国出土器物中唯一的实用铜权,表明当时中山国已用杆秤来称重。权高4、横径4.55厘米,重712.6克。中山成公墓出土。

5、铜工具

T形铜铲

铲整体呈T形,出土时铲的一端及柄部已残缺。铲口有刃,刃部稍斜。铲的柄部刻有铭文。残长13.5、铲口残长10、铲身宽3.5厘米。中山古城商业区遗址出土。

铜铲

铲肩为圆弧形,銎为扁方形,銎端直伸入铲面中部,以加固铲面的强度,銎口内残存木柄残段。铲口宽11.1、通高14、銎口长4.4、宽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宽刃铜凿

扁方形銎口,凿身上部有一穿孔。由銎口向下逐渐宽出,最宽处在刃部,刃部平直。长19.9、銎口长3、銎口宽1.6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铜凿

为方锥形凿,銎口呈梯形,凿身上部有一小穿孔,凿刃宽仅0.3厘米,器身侧面呈尖锥形。通长17.7、銎口长1.6、宽1.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铜环首刀

刀为弧凹刃,弧背,柄端有椭圆形环。通长34.2、刀身宽2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铜冲子

整体呈矛形,圆銎口。冲体扁平,近銎口凸出圆箍一周。长19.8、冲尖部宽2.8、銎口径2.8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6、铺首

铺首

都是已朽的漆器上饰件,器形均为铺首衔环,兽面后背均有方形辖。通长11.7、宽8、厚3.3厘米。中山成公墓出土。

“王”字银铺首

王椁上的铺首之一,银制,兽面衔环铺首。兽面由涡旋纹和雷纹构成,两眼圆睁,双角内勾。铺面上有插榫,插榫一侧刻有“王”字。高9、宽9.2、环径8.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椁室铜铺首

王棺上的八个大铺首之一,铺首兽面衔环,额中部有虺纹,双角内弯。铺首背后有长榫,便于嵌入棺板。兽面宽16.2、高9.6、环径12.8、榫长11、高8.2厘米。

木器盆铜铺首

同出四件,为长方形大漆盆的兽面衔环铺首,背部有榫头,榫头顶端上翘,刻固定在器壁上。出土时漆盆尚存朽痕,原盆通长154厘米,宽94厘米。四件铜铺首分别位于漆盆痕迹的两侧。同出有两件陶㼽,可知大漆盆为洗澡用具。高10.6、宽15、环外径9.8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7、错银长条形铜镶饰

错银长条形铜镶饰和线描图

一对,总体呈狭长方形,两端折成直角,两端外侧下部均有半环形鼻。器体两端内侧的里面上均有长方形横凸起,镶于木器上可保证稳定,避免滑动。器表遍饰错银勾连云纹,繁复华丽。长77、宽6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8、错银铜连接扣器

错银铜连接扣器

一对两件,每件由两小段组成。总体呈长方形,横断面呈Π形。未开口的一面,两边为斜坡状,每段的中间各有一长方形穿孔。两段联接处,一段有可转动的枢轴联接燕尾榫,一段有相应的燕尾形榫槽。当两段连接时,落榫入槽边能固定,分离时将榫提起即可。器表饰错银勾连云纹,纹饰简洁大方。通长18.5、宽6.8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9、错金银铜中腰接扣

错金银铜中腰接扣

分为连接长边框和连接短边框的两个部件,合成后呈丁字形。连接长边框的部件中段呈长方形,两侧有长方形穿孔,两端透空,抹角呈八棱形,器身纹饰为四条错金银蟠龙,上下两龙首相对,上部一件的两面各有一错金“王”字。连接边框的部件中空,抹角呈八棱状,两侧各有一钉孔,可穿钉固定木边框,器身纹饰为错金银二龙蟠绕,器上有一错金“君”字。君王二字铭文,说明为国君所用。其一通长10.5、宽4.1厘米,其二通长5.3、宽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9、胡服佣铜器足

胡服佣铜器足

器具的器足。应为盗墓者由墓中盗出后遗失之物。人佣头披㪚结小辫,面部突起,眉骨和颧骨较高。双足并拢,身下蹲,上身扭向左侧,昂首挺胸,目光前,右手扶膝,左手压右腕。上身穿窄袖左衽长衣,系宽带,衣长至臀部,饰回纹或涡卷纹。下身及双脚赤裸,肌肉丰满。左右胸部有泡饰,窄袖紧口左衽有纽结或小勾结。服饰与汉服的宽袍广袖显然不同,应是当时的胡服。高4.5厘米。中山王厝墓墓前平台发现。

10、铜孔雀饰

铜孔雀饰

一对两件,形状大小相同,与车构件同时出土,推测属于车上饰件。孔雀体态丰满,圆眼尖喙,直颈挺立,后尾高高翘起,仿佛正在开屏,姿态优美。全身饰有细密的羽状纹饰,线条流畅。长6.2、高9、羽宽9.5厘米。战国中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11、铜筒形器

犀足蟠螭纹铜筒形器

器身为直筒型,平底。器表布满盘曲环绕的蟠螭纹和雷纹,中腰部位有一道宽带纹,宽带纹上方的两侧各有一只兽面衔环铺首。器足为三只周身刻卷云纹的犀牛,昂首张目,用力撑起筒身。犀牛与筒身的焊接严丝合缝。器物的具体用途不详,内外均无烧熏痕迹,也无盛用物的痕迹,可能是投壶或温酒器。高58.5、口径24.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12、伞箍

伞箍

高圆箍形,器表中部有一周凸边凹腰带饰,凹腰中间饰一周凸绹索纹,上有一钉孔。箍高3.3、外径4.5、内径3.2厘米。战国中、晚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13、车构件

车构件

为直角方扣铜套件,出土时两套件口口相对,中间有横木灰相连,横木两端均插入套件内。似为车厢板上的构件。横木通长113厘米。套件为直角形中空套,素面,一面有圆穿三个,另一面的边缘处,按直角形分有方孔九个(横边五孔,直边四孔),中间另有一圆孔。套件底边长11.4、一端方口径为长4.3、宽4厘米。战国中、晚期城外一般墓葬出土。

14、铜币

铜“成白”刀币

战国中山国自铸的专有货币,共出土1501枚。首部较钝,背稍凸,刃微凹,刀面廓线较高,柄部有脊线,柄首环形。币面有“成白(帛)”字样。长13.5、刀身宽1.5厘米,重15克。灵寿古城居住遗址出土。

铜空首尖足布币

形似铲,空首,长柄方銎,耸肩,尖足,高弧裆。柄部上大下小,銎口内为扁方形、外呈六角形,銎口内尚存内范。币面无文,有三道凸出的竖线。此类布币春秋时期流行于晋国。高14.1、肩宽6厘米,重38.5克。灵寿古城居住遗址出土。

铜“匽”刀币

燕国货币。刀身为弧背凹刃,柄有二道脊线,柄端为圆环形。刀身与刀柄连接处为方折,又称磐折刀或方折刀,币面有“匽”字。长13.6、刀首宽2厘米,中17克。灵寿古城铜铁器作坊遗址出土。

铜“甘丹”刀币

赵国刀币,俗称直刀。刀首圆钝,刀体平直,刃稍凹,背略弧,柄上有二道脊线,柄端作椭圆形环。币面有“甘丹”二字,甘丹即赵都邯郸。长13、刀首宽1.5厘米,重8.8克。灵寿古城铜铁器作坊遗址出土。

铜“白化”刀币

赵国刀币,钝首,刃稍凹,刀背较直,也称“直刀”。柄上有两道脊线,柄环呈椭圆形。币面有“白化”二字,“白”铜“柏”,指古代的“栢人”,在今河北隆尧县境内,古属赵国。灵寿古城铜铁器作坊遗址出土。

编辑:何会娟

END

上一篇:西汉羽纹青铜凤灯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