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
首页   >   青铜文化   >   礼器

陈振濂|青铜器上的 “中国”和《何尊》七问

发布日期:2020-08-14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1945    分享到:


【上篇】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举国欢庆。整个国家的精气神都被提振起来。国庆日成了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一个集中爆发点,人人热情洋溢、奋发昂扬。各种展览演出、各种信息交流如电视、广播乃至微信朋友圈,一片红色的国旗海洋。国庆一大早互致问候,也是各种美图五花八门。我发给朋友圈的庆贺图像,却是十分别样的青铜器《何尊》和其中的“中国”金文二字。它是“中国”这个概念称呼词语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证据。当然,两周时的“中国”与今天我们作为国家标识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它的原句是“宅兹中国”,是指居住在中原东都成周(洛阳即伊河洛河流域)的中心之国中原之国之意。在它以前,甲骨文中虽然也有“中”也有“国”字,但却没有“中国”这个词。从文字和词语的字源语源上说,它就是最早。《何尊》是西周最早期周成王时的重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西周之初传世的青铜器,铭文都不长,所以对比出《何尊》的罕见和难能可贵。由于“何尊”面世时间很晚,时在1963年由陕西宝鸡市贾村陈家后院出土。陈家主人陈堆原职为行医,一家从甘肃固原逃荒,落户到陕西宝鸡贾村。夜里借月光偶然发现自家后院断崖坍塌处有一铜角闪光,挖出一看乃是一口铜尊。搬回家当杂物盛器,其后陈家返回甘肃,宝鸡老宅托哥哥居住看管。哥哥把这一烂锈铜尊卖到废品站,都说先要去锈才能过秤,以免铜锈多算分量。跑了几家废品站,都是同一个去锈要求。最后找到一家愿意收,换了30元。其后又在1965年时被市博物馆发现,于是再入藏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因为是六十年代才发现,故而在几千年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留下它的流传痕迹;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慢慢引起学界注意。今年8月30-9月2日,我在宝鸡主持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面试评审间歇,与宝鸡方面宣传文化界人士闲谈,有云宝鸡市上下都取得共识,宝鸡文化lP最具清晰权威的标识物,正是这个第一次铸有“中国”的《何尊》,它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何尊》在出土之初,和进入宝鸡市博物馆之时,并没有获得特殊的关注。当博物馆从废品站发现此尊,将之入藏博物馆库房后,它就是几百件青铜器中平常的一件。当时账面上的记录,名称是“饕餮纹青铜尊”,也并无有什么清晰的历史内容定位,博物馆方虽然知道这是古器,但宝鸡本地为青铜器出土之大端,藏品甚多,于此件并无特别看重;库房沉睡,无声无息,就这样又过了十年。


                                                                                                          《何尊》


上世纪70年代,文革开始,社会动荡,故宫也难免遭到冲击,周恩来总理下令从1966年开始,故宫闭馆。次年实行军管,一直持续了五年。直到1971年7月局势相对稳定后才开放。为配合当时政治形势,在故宫慈宁宫第一次举办了超大规模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共展出文物1982件。1972年1月的《文物》还刊出了此次文物展的专号。郭沫若、王冶秋都参与了展品审查。在当时,朝野上下,如邓颖超、李富春、蔡畅和黄永胜等纷纷前来观展,都对这唯一的一次文物展览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一次“伟大胜利”。连基辛格秘密访华,也参观了这个展览。其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尼克松总统指名要到故宫参观,都是起源于这样一次独特的文物展览。“文物外交”的格局渐渐形成。其后,故宫开始名正言顺地陆续办起了最有外交效果的出国文物展。


        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中国计划要赴日本展览全国新出土文物,遂向全国征集文物藏品。宝鸡方面把这件“饕餮纹青铜尊”送到北京。而在由专家小组审查展品时,青铜器专家、后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正受国家文物局王冶秋邀请,在故宫武英殿作鉴定审查工作。面对被征集的100多件青铜器,马先生却反复察看《何尊》此器,疑惑如此重器、制作又如此精良,怎会没有铭文记录?经反复用手持抹布轻擦,感觉隐隐有文字凹痕,经清泥除锈,在大尊底部竟发现有长篇文字多达122字,经过释文,才知是在西周成王五年,为贵族“何”所作之器:西周成王时下属“宗小子”即贵族“何”氏,在洛阳聆听周成王之训诫后,引以为自豪,返回宝鸡属国后,遂铸青铜器以记训示内容。这就是《何尊》的来历。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大器。这意味着年份一经确定,“何尊”就成了博物馆收藏鉴定青铜器古物时据以依凭的最重要标准器。亦即是说,以《何尊》为参照,我们可以据此判断周初典型的汉文字成熟形态、西周文学文辞文章以及组词造句修辞的时代样式、更重要的是青铜冶炼铸型的成熟能力。比如关于造型,椭圆而方形,其口圆,略外拓。器身则有浇铸技巧难度极高的镂空的四扇“扉棱”,突出凸柱,充满了神秘甚至有狞厉的气度,“扉棱”又植于蕉叶纹、云纹之上,可谓饰上加饰。而在器腹则布满了巨眉悬翘、大目裂齿的饕餮纹,直至圈足。如此浑成厚重又华丽奢豪的气质,在西周早期的诸器中,是十分突出显眼的。故而《何尊》一在北京亮相,即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而且列入首批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名册。依今天大量已经名震天下的重鼎大器多分布于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博、上博等大院大馆;唯《何尊》则藏储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这真是青铜器界的一大例外之事啊!

【下篇】


《何尊》是建国后在青铜器方面的堪称最重大的发现。据说因为有国家文物局不准出国出境的禁令;1975年发现之后,即从赴日本展览的展品清单上撤了下来。取消了赴日本展出的计划。1980年,国家文物局又组织中国文物展赴美国,展览主题为《伟大的中国青铜器》。这次仍然由马承源先生主持出展内容。也因为有此禁令,赴美展览目录上当然没有“何尊”。但美方特别提出,中国的青铜器展览中,"何尊"不能缺席。经过多方协调斡旋,官方终于批准“何尊”可以赴美,但为此提出的投保费高达3000万美元。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个令人咤舌匪夷所思的天文数字;而这样的身价记录,又极大提升了“何尊”至高无上的国宝地位。与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克鼎》《小克鼎》《秦公簋》等等相比,因为出土时间很晚,《何尊》的知名度本来是明显逊色于其他重器的。但正因为1是建国以后新出土青铜器的最重要收获成果,2是年代在西周成王五年、堪称西周早期第一重器,3在铭文122字长篇中有“宅兹中国”,第一次出现作为词组的“中国”,而今天作为固定术语和概念的“中国”,正是溯源于此甚至由此而生。关于《何尊》,我概括了一下,共拟出七问,可构画出它的文化价值,并供学界思考:一,[断代],周成王五年四月前后,特意在成周营建都城,对王父周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并对“宗小子”即子弟“何”进行诰示训诲。“何”的祖先某公追随周文王立国、周武王灭商,即文王姬昌、武王姫发两代,到成王姬诵是第三代。成王特赏赐“何”贝30朋:原文是“雍州何赐贝卅朋”。“何”受宠若惊,铸此尊以记盛事。从西周一代二代到三代,推算起来,是公元前1042-前1021这二十一年之事。且铭文纪年为周成王五年四月(公元前1039年4月)。遍观两周出土青铜器,并无如此精确断代之例;而且又是周初第一件纪年精确到年、月的重器,真诧异《何尊》何以有此?


二,[文字],“唯王初壅,宅于成周”;“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名”。在周成王时代,“成周”即是洛阳。周文王周武王皆在陕西宝鸡之地建立王朝;而周成王决定从西北迁中原,在这里,“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即中心。“宅”是居住或王廷驻地,喻为设建国都。但弥足珍贵的是:《何尊》之“中国”虽然与我们今天“中国”作为国号含义不同,但它毕竟是第一次出现在可靠的古物中,同字同词,虽有歧义,何害它的价值?


三,[器形],青铜器中鼎彝盘簠甗鬲簋罍等都是大器,饕餮兽饰巨目利爪,狞厉凶猛,自是正题。而酒器爵觚觯觥则是小器。通常大器浑厚沉重,雕饰丰富,饮器酒器则取精巧,较少饰物枝节以免琐碎又扎手不顺,但《何尊》却是个例外,竟有如此乳突棱凸而且形制巨大的扉钉、扉棱,且在四周环壁排列。这种器型特征与雕饰方法,在其他同类彝器中很少见。但为何唯有《何尊》有此?


四,[工艺],铜是古人最早发现的金属。上古岩矿有大量自然铜,先人又发明了矿石冶铜术,能炼出单纯的红铜,但塑形偏软,经过长时间实践试验,发现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可以提高硬度,降低熔点,慢慢形成青铜。但这一冶铸技术究竟在什么时代成熟?从《何尊》处于西周早期看,青铜冶铸的塑型水平应该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已经成熟,比殷商之器的厚重而言,反倒是精细巧妙许多。但问题是何以成熟如此之早?


五,[用途],《何尊》名“尊”,属酒器。但从扉棱扉钉又器形巨大看,似乎不是日常饮器。是否只是盛酒器,而不直接作饮?或者只是一个以酒器作祭器之用?并不真盛美酒?六,[考古],如前所述,《何尊》出于宝鸡贾村塬。但西周宝鸡一带出土诸重鼎大器,都分布在凤翔、岐山、扶风、陇山各处;而商末周初时青铜彝器,则多集中于宝鸡斗鸡台戴家湾墓地周边,距贾村塬陈家后院的距离甚远,足足有十多里地。基于此,考古学家产生了疑问,并作出了一个假设:即《何尊》出土原地也许并不是贾村塬,按常理应该仍然是在斗鸡台;而是被盗墓贼盗挖后偶然临时埋土移藏于贾村塬陈家后院一带以备后取。但以后则因各种原因一直未取,遂为甘肃过来定居的陈堆偶然发现,才有后来的这许多故事。当然,《何尊》究竟是否出土于斗鸡台?还是贾村塬?目前还都是一种判断。缺少充足的依据。七,[流传],因此疑惑推测,于是牵扯到当地有名的盗墓贼党玉琨党拐子。他在斗鸡台一带组织了一个盗墓团伙,党拐子为首领,最多时动用挖墓民工达千人,除斗鸡台附近二三十里村庄如戴家湾、冯家崖、金河、蟠龙(包括贾村在内);还有来自岐山、凤翔的农民也被召集参与“挖宝”。盗掘时间竟长达六个月。西北山地陂塬地形复杂,沟壑断垅纵横,若有挖墓民工趁隙私藏,斗鸡台在贾村之南不过数里地,偷运和掩埋并非难事。这就是考古学家认定为什么《何尊》未出在斗鸡台戴家湾,而出在贾村塬陈家后院的一种解释吧?


——有此七问,《何尊》乃为青铜器天下第一,夫复何疑?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中国青铜器种类鉴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