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首页   >   新闻公告   >   焦点新闻

青铜大展“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收藏

发布日期:2018-02-28     作者: 雅昌艺术网     浏览数:861    分享到:


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

Mirroring China’s Past: Emperors and Their Bronzes

展览时间: 2018.2.25~2018.5.13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现场(图源自艺术家泰祥洲)

“这次展览的重点不在于出土,而在于传世。”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拓展事务执行总裁、亚洲艺术部普利策专席主任和中国艺术策展人汪涛教授特用此句向雅昌艺术网显示了此展的独特定位。2018年2月23日,“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各大博物馆和重要私人收藏的逾180件横跨商代至今3400多年的珍贵藏品同场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5月13日。青铜器是中国文化艺术里面最辉煌的种类之一,作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农历狗年的开年大展,此展的开幕意味着一场中国传统艺术的海外饕餮盛宴正式开启。汪涛谈到,这次展览从故宫和上博借藏,配合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美国知名博物馆的藏品,并辅以少量的私人收藏,因为青铜收藏已经进入国际化,更是借此展览梳理全球范围的青铜器收藏图谱。

两垒轩吴云的齐侯洹子孟姜壶和吴昌硕题画的全形拓(图源自艺术家泰祥洲)

 

“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现场(图源自艺术家王冬龄)

此展起名为“吉金鉴古”。“吉金”,是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泛称,不止因为其物理属性,更有深厚的文化意义。“鉴”在古代汉语里有“镜子”和“鉴定”等多重含义。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位于芝加哥市中心,收集展品极为丰富,时间跨度由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古陶乃至当代的波普艺术,简直可称为万国博物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才开始建立。” 汪涛教授早期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曾透露,亚洲艺术部成立之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最大的一位赞助人继承了家族遗产,她特别喜欢亚洲艺术,就和当时亚洲部的负责人一起策划购买中国艺术品,其中有很多中国商周青铜器。”而他到芝加哥之后,“因为我自己真正的专业还是青铜器研究,所以决定策划一个青铜文化展。”

多方机缘下,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划,由汪涛策展的“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大展开幕。“这个展览会与之前大家看到的青铜展不一样,以往的青铜展大多是考古新发现,介绍最新的研究资料。而这次展览的合作方主要是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的藏品都是以传世青铜器见长,所以筹展的主题立足点是清中期皇家收藏和文人收藏,从收藏、文化、传世青铜器收藏的角度进行展览。”本次“吉金鉴古”展览从青铜器的功能和宗教礼仪含义、青铜器的收藏、分类,及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等角度展示古人收藏青铜器的传统和由此发展出的金石学,及其对重要历史人物和当时社会的重大影响。展览以青铜器在历代皇家和文人生活中的呈现为脉络,为观众呈现出历史不同时期,青铜器与人类文明生活之间神圣而又紧密的文化传统,展示出青铜文明在中华历史文明脉络里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文化和礼制社会发展,起到的独特引领作用。从宋徽宗开始,皇室利用国家力量建立起青铜的收藏体系,而文人则建立了另一个收藏线索。两个体系既有冲突,又相辅相成,到乾嘉时代金石学再度兴起,像陈介祺、潘祖英、吴大瀓、端方这些晚清以来的文人都是收藏青铜器的大家,皇室和文人收藏形成两条并行的系统。“到了今天,中国人做得很多活动,都将具有象征意义的青铜鼎作为礼物,可见我们的文化和思想还是从传统发展而来,这个展览能让人意识到原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原来青铜器离我们这么近,而不是说一件几千年的文物,看不懂,通过展览让观众发现青铜器与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是有关系的。”因此在汪涛眼里,这个展览呈现的不仅是藏品本身,更多的是文化。“每件器物都是有故事的,有些器物是朋友送的,有的是买来的,一件器物在文人中间的流传或从皇宫流入私人手中,这个过程是对整个社会变化的一种反映。”

端方及僚友与青铜器合影,1907年摄于南京。照片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档案馆。

师趛鬲,公元9世纪(西周时期)。高50.8厘米,宽54.6厘米,口径4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柉禁组器,11世纪晚期(商末或西周早期)。其中禁高18.1厘米,宽46.4厘米,长89.9厘米,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小臣系卣,商代(公元前1600-前1050年)。高49.2 厘米,口径15.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小臣系卣饕餮纹(局部)

小臣系卣(局部)

小臣系卣全形拓(出自《愙斋集古图》)

青铜铙,约公元前11-10世纪(西周时期)。高41.7厘米,腹径28.9厘米。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青铜镈 公元前770-256年(东周) 现藏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钦定西清古鉴》内页,梁诗正(1708-1761)等人编著,全书四十二卷,每卷纵41.5厘米,横2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愙斋集古图(下卷)》部分,吴大澂(1835-1902 ),图中所绘吴大澂肖像及器物全形拓片,1892。手卷, 纸本设色。全卷长1462厘米,宽41.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本次大展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商末或西周早期)柉禁组器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公元前9世纪(西周时期)师趛鬲于芝加哥的重聚时最大亮点,而一个世纪以前,这两件重器曾经在南京相会。他们的那次聚首被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档案馆的一张照片记录下来。这张照片拍摄于1907年,是晚清文人端方及僚友与青铜器的合影,在照片中,柉禁组器和师趛鬲被摆在重要位置。

而本次,亦是小臣系卣的首次出馆展示,这件珍贵的提梁卣为吴大澂旧藏,吴大澂为其做过的五个全形拓就有两卷在上海博物馆,在本次展览中一并展出,与当代艺术家泰祥洲的绘画《小臣系卣》并置。

小臣系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非常具有传奇性色彩。卣,是用来装酒的酒器,小臣系卣是今天留存下来的最美、最大、最漂亮的一件。“它是上海博物馆在很多年前从海外一个著名的收藏家那里买回来的,在上海博物馆馆藏中是属于重中之重,这次我们为了这个青铜大展,专门跟上海博物馆进行了商量,他们一般情况下小臣系卣是不外借的,最终我们成功借展了。”汪涛教授曾在一片采访文中如此叙述这段过程。

本展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是展现青铜器本身的美。青铜器的各种造型、本身的内容、从哪个角度来欣赏、每件器物的历史沉淀等,主办方将专门性展示,力图在很短时间内将观众带入青铜的世界。接下来,将从宋徽宗收藏、仿制青铜器这样的国家行为切入。与希腊和罗马青铜雕塑的人类和动物形态不同,中国早期青铜器大多都是用作国家祭祀仪式用的容器。从宋朝开始,皇室开始发掘这些象征性的作品,并当做统治者的权威和合法性的证据来收藏。本次展览就从宋徽宗收藏、仿制青铜器这样一个国家行为来切入,以及几幅18世纪的乾隆肖像中描绘的青铜收藏品,进一步展示了古代青铜器如何在国家意识形态和自我塑造中发挥关键作用。除了这些收藏,皇室对青铜的迷恋导致了大量复制品的创作和对宫廷藏品的精心分类,而这些目录也可以看做带有精美插图和对每个物体详细描述的艺术作品。

从这个线索一路延伸到金石学传统。从12世纪开始,文人和艺术家们也开始收集和理解青铜器,尤其是青铜铭文。这种做法发展成一种古物学,即对青铜器和石碑进行研究的金石学。本次展览沿着皇室收藏的线索一路延伸到金石学的传统,到了明清,中国对青铜的收藏慢慢从原来的“古物”变成了“玩物”,文人雅士们将其作为一个可以休闲的东西来收藏,皇家通常用艺术来促进和推行政治、文化政策,文人们则认为青铜器是他们努力恢复和重建过去的物质证据,他们偶尔将其作为友谊的象征来交换。

到了18世纪,尤其是乾嘉时代,金石学再度兴起,考据学派对古代文物再认识,就像欧洲文艺复兴对古物有新的认识。在清代一直到20世纪初,收藏青铜器变成社会的主流,当时社会精英除了收藏中国青铜器,更对青铜器的著录和发表整理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晚清文人如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端方……都是收藏中国青铜器的大家,本次展览也把他们曾经收藏的器物和著录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呈现。

最后一部分是青铜器的当代性。今天人们到博物馆,能否感受到青铜器跟生活的关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这个展览力图把中国传统的青铜文化和今天的当代思想结合在一起,是展览的亮点之一。

(注:文中部分未标注来源的图片来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网络。)


上一篇:访谈丨青铜文化的当代性:芝加哥《吉金鉴古》青铜展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