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谈谈带钩艺术
战国龙首错金银凤鸟兽面形青铜带钩
文:蔡一阳 图:鲍甚光
一、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
“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近日在中国港口博物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四百余件精品带钩,以中国古代带钩实物为基础,围绕带钩本身的发展演变、文化内涵、铸造工艺、造型及纹饰艺术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解读,让观众在驻足观赏过程中,充分了解带钩前世今生,思考带钩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带钩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束带之物,还是华夏文明的灿烂之花,是古人精致生活的诗意表达。其上镌刻的是伏羲女娲的上古神话,其下传达的是尊卑贵贱的古代仪礼。带钩上斑驳的铜锈、拗涩的铭文无不彰显着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通过“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带钩造型以及纹饰背后的文化寓意与中国古代审美情趣。
二、何谓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带钩也是身份象征,在战国中晚期到两汉,带钩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皆很多。所使用的材质、制作的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带钩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人们使用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很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战国龙首错金银镶嵌绿松石凤鸟几何纹青铜带钩
带钩主要以金属铜带钩为主。铜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S形为主,钩首为龙,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一带的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这类带钩造型奇特,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飞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双人舞蹈,二人抚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罗万象。
三、带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带钩的历史非常久远,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一种长方体玉出现于墓葬尸骨的下半部,属于腰带的一部分。器型多呈长方体形或扁长方体形,有长型和短型之分。长度在3-8厘米之间,通体光素无纹。一端有孔,为两面对钻而成,可穿绳结系,其作用相当于带钩的钩钮。另一端琢磨成弯钩状,钩头向内弯曲,末端稍尖圆,可钩系腰带。虽与常见形制不同,但作用应该是钩挂,相当于春秋战国以后的带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带钩,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
夏、商时期没有发现带钩。《诗·曹风·鸬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女子的长腰带名绸缪,打成环状结易于解开的叫纽,打紧死结不好解开的叫缔。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所以又束革带。
从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西周晚至春秋早期山东蓬莱村里集墓就有方形素面铜带钩出土,春秋中期的铜带钩在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淅川下寺、湖南湘乡韶山灌区、陕西宝鸡茹家庄、北京怀柔等地墓葬均有出土。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春秋墓和陕西凤翔高庄10号春秋墓曾出土金带钩、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大墓有玉带钩、铜环与玉瑗、玉璜和回形玉饰组成的佩饰同出。
但春秋时期带钩的形制仍未完备。当时出现了采用铜带钩固定在革带的一端上,只要把带钩勾住革带另一端的环或孔眼,就能把革带勾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美观,所以就把革带直接束在外面来了。古文献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于完成霸业。
《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都说明革带已经露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革带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华丽,后来不但把带鞓(tīng音汀)漆上颜色,还镶嵌金玉装饰。
秦代龙首秦兵形青铜带钩
战国时期,带钩的器形已经基本确立,即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并且普遍使用。这时带钩已进入了发展期,此时虽然带钩纹饰内容变化比较丰富,但形制基本相同,时代特征明显。其器型多为长条形、琵琶形。长度一般在4-8厘米之间,8厘米以上较少。通体感觉简洁明快、棱角分明、光泽度强。钩首一般高昂,常见龙首、兽首、鸟首等。头形较小,钩身较宽,大多素面或细线纹饰。多数带钩在钩面两侧的边沿和钩首颈背两侧的边沿都切削成微微的斜坡度,既对称得体又平整美观。钩背有方形钮或圆形钮。一般情况下,钩身的侧面与钩钮的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即钩身与钩钮同宽。
带钩作为古人的束带工具,也作服装配饰,在战国至秦、两汉广为流行,成为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器,也是带钩发展的鼎盛期,带钩的制作在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到魏晋南北朝时带钩制作的衰落阶段,数量锐减,类型单调,之后逐渐被带扣取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以致逐渐消失。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1年11月,河南辉县市固围村的战国墓中,出土了一件包金镶玉银带钩,其工艺精湛、清新、华丽,美不胜收,是精美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属于一级甲等文物,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此带钩为白银铸造,通体鎏金,全体长18.4厘米,宽4.9厘米。钩体铸出浮雕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钩身前后两端,作相背对称排列,形似牛首,双耳作扁环状,长尾鸟居钩体左右两侧,体修长呈S形,盘曲逶迤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并以爪、尾、反复虬结,点缀鸟体,使装饰效果突出。钩体正面嵌饰白玉共3枚,玉块表面线刻谷纹,自前而后大小依次递增,在玉块中心,各镶一粒丰球形琉璃彩珠(俗称蜻蜓眼)。钩体前端又镶入用白玉制成鸿雁首形的弯钩作钩首,其上用阳线雕出口、眼等细部,侧看恰似一曲颈昂首的鸿雁。钩身局部还凿饰小点,以黑漆勾线、点睛、突出轮廓,丰富了色彩层次,显示出战国时我国古代金属工艺的高度水平。
四、带钩的使用方法
从战国中晚期至两汉,带钩的使用相当普遍,古代游牧部落生活的北方和中原各国,从春秋时代起都用带钩,南方楚国使用带钩也比较普遍,岭南百越、西南的巴、蜀、滇和夜郎故地也都发现带钩。那么带钩究竟如何使用呢?
古代带钩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比较普遍的是将钩钮嵌入皮革制成的腰带的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的另一端穿孔中,这种使用方法在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中的出土的举灯铜人像、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战国铜人像以及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等人物形象上都可以见到。
是在宽的皮带上将两个以上的同样大小的带钩并排使用,以便增加牢固性。
是有些贵族使用腰带时,为显示身份,不在腰带上穿孔,而是将皮革腰带的一段装置上一个玉环或者是铜环,然后将带钩的钩首挂在环上。这种用法既美观又华贵,还可以保护腰带。
战国时期带钩的佩戴方式
五、“金钩玉带入梦来 — 中国古代带钩展”部分展品解析
春秋“四不像”纯金带钩
这件带钩由纯金打造,造型小巧别致。应该为古代高级贵族所使用。据古代典籍《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带钩在古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考古材料证明带钩的等级与其体量、材质、和工艺紧密相关。总体而言,体量较大或者材质为玉、金的带钩等级较高,往往为高级贵族所使用。带钩作为实用器,其形体较大的常用来束带,而体量较小的有用来挂装饰品或其他物件,此带钩形体很小,也有可能是佩饰或者佩物所用。
春秋龙首虎咬夔龙环链青铜带钩
此带钩以青铜铸造,整器由龙首、虎咬夔龙及环链组成。虎和夔龙是古代青铜器常见的造型。此件带钩上的虎大张着嘴,表情凶恶,身体上铸刻纹饰,整体表现的极为生动。中国古代的纹饰使用有等级之分,龙是帝王的象征。青铜器铸造过程复杂,带钩多用范铸法铸成,环链的制作难度极高,此件带钩是青铜铸造工艺成就的体现。
战国龙首错金银镶嵌绿松石凤鸟几何纹青铜带钩
此带钩主要以青铜铸造,运用了错金银及镶嵌工艺。凤鸟是中国传说中的神鸟,代表祥瑞。是贵族上层的生活用器上常出现的图案,绿松石在古代是极为珍贵的宝石,要切割成规整的薄片镶嵌在器物上,不仅需要极高的青铜铸造工艺,也需要高超的玉石加工工艺。此件带钩工艺复杂,纹饰精美除了凤鸟纹之外,周身还饰有对称的几何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战国伏羲纯银贴金带钩
此带钩为纯银材质,运用了贴金的装饰工艺,造型为伏羲,极为精美。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此件带钩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生活用具,以伏羲为创作元素,是文化融进生活的反映,同时可见带钩作为文化载体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作用。所以这件带钩无论是品相、工艺、美感还是文化内涵,都是带钩中绝佳的作品,堪称“华夏第一钩”。
战国龙首错金银几何纹青铜带钩
此件琵琶形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带钩造型。错金银是青铜器重要的装饰工艺,其工序为先在器物表面预铸或錾刻出浅槽,然后嵌入金银片或者金银丝,最后用工具打磨使其平整光亮。这件带钩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几何纹饰对称工整,富有美感,是错金银带钩中的精品。
秦代龙首秦兵形青铜带钩
这件带钩的造型为秦代士兵,青铜材质。士兵身穿铠甲,双目圆睁,双手握兵器,兵器一头为钩首,其造型与秦始皇兵马俑腰间所系带钩相似。士兵身上的带钩造型为士兵,非常有趣!可以说这件带钩是兵马俑上所见带钩的实例,是古人制作带钩巧妙构思的体现,更是研究秦代用钩情况的珍贵实物资料。
西汉饕鬄鎏金青铜带钩
此带钩以青铜铸造,运用鎏金工艺,造型为一只变形的饕餮,表现出神秘狞厉的美感。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遂是贪欲的象征,古人往往用其警示自我。
西汉龙首大禹治水形青铜带钩
此件带钩以青铜铸造。造型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题材。大禹,夏朝的开国君王,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相传他划定了九洲版图,最为卓著的功绩就是治理了黄河的滔天洪水,其因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先秦两汉的带钩有很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出来需要高超的制作工艺,其故事内容丰富,表现生动,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西汉龙首鎏金镶嵌绿松石熊形青铜带钩
这件带钩同时运用了鎏金和镶嵌绿松石的工艺。其造型为一憨态可掬的熊,在体现我国古代巧夺天工的装饰技艺的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先秦两汉的青铜用器造型丰富多彩,有神话人物、传说故事、生活中常见的乐器和农具,还有真实的或人们想象中的神话动物等。这件带钩正是古代造型艺术的体现。
魏晋龙首鸱鸮手抱鱼错金银镶嵌宝石青铜带钩
带钩上刻画的神人面部如鸱鸮,其双手怀抱鱼。鸱鸮是一种凶猛的鸟,被古人认为是可以辟邪的祥瑞之禽,而鱼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长寿、求富、多子、安逸。所以鸱鸮手抱鱼充分体现了古人趋吉避邪的美好愿望。
六、带钩与文创
时代变迁,旧的事物成为历史,新的潮流不断涌动。
带钩作为实用器在古人的生活里主要用来束带、佩器、佩物、佩饰等,同时带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上面的很多考古资料表明,带钩的等级由其体量、材质和工艺体现出来。它的造型、工艺、纹饰无不折射出先民的智慧和情趣,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带钩已经彻底地被机器批量生产的腰带扣取代。如今国外奢侈品牌爱马仕、路易威登的皮带扣,若论珍贵与文化涵蕴,都不如古人带钩之万一,但功能却是无差别。
今天,带钩早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被人们腰间寻常的皮带扣彻底取代,但是美好的艺术永远不会过时,优秀的文化应该被传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带钩,还是皮带扣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的带钩主要作为实用器,王公贵胄为了彰显身份将其制作的精巧华丽。今天的皮带扣是人人都可拥有的配饰,人们根据服装的不同区选择款式。
光一文化以收藏、研究、弘扬中国古代带钩文化艺术为己任,设计、研发了很多带钩和与带钩有关的流行时尚文创产品,附图数张,以飨大家。
时尚总是在变化,然而带钩文化的精髓不应该被遗忘,那些精美的图案、生动的故事、丰富的造型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变成一页书签、一卷胶带、一件饰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延续精致与美好。
▼
“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
展期:2018年4月21日—2018年7月2日
地点:中国港口博物馆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