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铜镜是古人用以照颜饰容的生活用具。一般多作圆形,正面磨砺光洁,用来照容,背面多铸有各式花纹,且各部均有定名。钮:在镜背中央,有孔穿可以系缓,常见有弓形(桥形)、乳状、弦纹、圆形、兽形钮等;钮座:钮下部周围的装饰部分,有素圆钮座、花瓣钮座、联珠钮座等;内、中、外区:指钮座外配置纹饰的各部分,有的不分区,有的以钮为中心用各种形式的同心圆将镜背划为二或三区;缘:指镜背的最外缘,如素缘、三角锯齿纹缘、联珠纹缘等。
我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商至西周时期的发现不多。春秋战国时期铸镜业迅速发展起来。贵族阶层使用铜镜日益盛行,秦汉以后,青铜器逐渐为其他器类所取代,但铜镜作为一种已经广为普及的生活日用品仍在继续发展,直至清代中叶为玻璃镜所取代。
同心圆文镜
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妇好墓出土。直径11.8厘米。弓形钮。以镜钮为圆心,饰同心圆纹,六圆间密布竖直短线,形成由内向外辐射状光芒。镜体较薄,纹饰简练。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四兽纹彩绘镜
战国。1952年湖南省长沙市斗笠坡744号墓出土。直径19厘米。三弦钮,图钮座。主题纹饰为四兽,兽身扭转,张口竖耳,兽尾极长,尾端似有一花结,以羽状纹为地纹。镜缘朱绘菱纹,大部已脱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彩绘车马人物镜
汉代。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出土。直径37.5厘米。圆形,圆钮座,钮为三轮覆瓦纹。镜背饰红、绿、白、黑四色。图案分内外区。内区涂绿色,以云水蔓草衬托,绘四朵花卉。外区以朱红色为地,绘狩猎、车骑、迎宾、宴饮等,间以林木花草。缘浮雕减地十六连弧纹。彩绘镜较为少见,此镜以生活场景作为装饰题材,别具一格,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资料。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神兽镜
三国·魏。河南省洛阳市出土。直径15厘米。圆钮,卷草纹钮座。主纹饰分为三段:上段人像三尊,坐一长条案台上,台两侧各饰一兽。中间一人为伯牙弹琴;中段左侧一人坐于二兽座上,右侧一人坐于莲花座上,应是东王公、西王母;下段一人端坐于台上,应是黄帝。台两侧饰龙虎纹。中区饰内向半圆、方枚各14相间排列,半圆中有划纹,方枚中各饰4字。外区内为神人禽兽带,有神人捧日月、六龙驾舟车、羽人骑兽等,外为菱形纹,菱形内饰卷草纹。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银平脱葵花镜
唐代。1955年在陕西省长安区韦曲镇出土。直径19厘米。六瓣葵花形,圆钮,六瓣花形钮座,高平缘。整体纹饰由圆形银片镂雕錾刻三层宝相花纹,一层六重花瓣组成花形钮座,二层花瓣间伸出6个含苞欲放的花蕾,花蕾外饰二叶片托起盛开的宝相花6朵。此镜纹饰华美,工艺独特,漆地虽大部脱落,仍不失为一件精丽的工艺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双鲤纹镜
金代。1976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出土。直径43.5厘米。圆钮,无钮座。钮外两条鲤鱼同向回游,鱼张口吐泡,目圆睁,鳞纹清晰,侧身摆尾,翻转自如,在碧波中逐浪媳戏,形态逼真生动。镜背满布线条流畅细密的水波纹,波涛起伏的水面漂浮片片水草,显示出浓厚的自然情趣。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嘉庆慎思堂十二生肖柄镜
清代。直径17.8厘。圆形具柄,圆钮,无钮座。镜背素地,三周凸弦纹把镜背纹饰分成三区,内区铸铭“东莱宝镜”4 字,中区饰十二生肖纹带,外区为“嘉庆七年(1802)王戌滇南抚置慎思堂铸”14字铭文。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